行业动态

ISO 26262-4: Product Development at the System Level 标准解读与评估要点 —— 以自动驾驶系统开发为例

发布时间:2025-01-20 作者:小编

ISO 26262是全球汽车行业功能安全的基准标准,涵盖了从概念阶段到生产阶段的各个环节。ISO 26262-4: Product Development at the System Level是ISO 26262标准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它定义了在系统级开发阶段如何确保功能安全性,如何实现安全目标、进行安全需求管理、系统架构设计、以及如何在集成过程中验证和确认安全功能。作为ISO 26262的评估师,本文将通过自动驾驶系统开发为例,结合具体条款来详细解析ISO 26262-4的要求。


一、ISO 26262-4: Product Development at the System Level 标准解读


ISO 26262-4主要关注产品开发过程中的系统级安全设计,强调安全功能的设计、验证、确认和系统集成。它对系统级的安全开发提供了指导,以确保最终的产品在实际应用中具备所需的安全性能。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核心方面:


1.1 安全需求定义与追溯(Safety Requirements Definition and Traceability)


安全需求的定义是功能安全开发的起点。系统级开发阶段的安全需求不仅需要从先前的阶段(如概念阶段)衍生,还要确保这些需求能够追溯到各个相关的文档、分析和验证活动。


•      关键要求:安全需求必须明确、可追溯并且可验证,系统的所有安全要求都需要从危险分析、风险评估等活动中清晰衍生。


•      应用实例:例如,在自动驾驶系统中,安全需求可能包括“系统需要在遇到障碍物时自动减速”或者“在某些故障模式下,系统必须能够采取故障安全模式”。


1.2 安全架构设计(Safety Architecture Design)


安全架构设计是确保系统安全性的关键。设计时需要考虑冗余、容错、诊断等机制,以保证在系统部分功能失效的情况下,系统仍能继续安全运行。


•      关键要求:安全架构必须涵盖系统各个子系统的功能安全要求,并在设计时引入冗余、容错等措施以防止故障引起致命风险。

•      应用实例:在自动驾驶系统中,传感器的冗余设计非常关键。如果一个传感器发生故障,系统需要能够依赖其他传感器继续提供数据。


微信截图_20250120134107.png


1.3 安全验证与确认(Safety Verification and Validation)


ISO 26262-4明确要求对系统的每个安全需求进行验证和确认。验证活动包括测试和评审,以确保系统满足安全目标。确认活动则确保安全要求在系统中得到了充分实现。


•      关键要求:所有设计和开发活动必须通过验证和确认,确保没有安全漏洞。验证活动需要包括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级测试等。

•      应用实例:自动驾驶系统需要通过多种测试方法进行验证,例如通过模拟故障和异常情境测试系统的反应能力,确保当某个传感器失败时,系统仍然能够保持安全。


1.4 系统集成与安全功能实现(System Integration and Safety Function Realization)


在系统集成过程中,系统的硬件、软件和通信子系统需要按照预定的安全架构进行整合,并进行安全功能的实现。每个子系统必须符合功能安全要求,且整体集成后的系统应能有效地执行安全功能。


•      关键要求:集成时需要检查各子系统之间的兼容性和协作能力,确保集成后的系统具备高可靠性和容错能力。

•      应用实例:在自动驾驶系统的集成过程中,不同类型的传感器(如激光雷达、摄像头、超声波传感器等)需要在系统中协调工作。若一个传感器发生故障,系统应通过其他传感器提供冗余信息。


1.5 安全分析与故障模式影响分析(FMEA/FMEDA)


故障模式影响分析(FMEA)和故障模式、效果与诊断分析(FMEDA)是系统级开发中的常见安全分析方法。通过这些分析,团队能够识别可能的故障模式及其对系统安全性的影响,从而采取适当的安全措施。


•      关键要求:FMEA和FMEDA等分析方法需要系统化地评估每个组件的故障模式,分析其可能带来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      应用实例:在自动驾驶系统中,可能的故障模式包括传感器失效、计算单元故障、电池电量不足等。通过FMEA分析,团队可以识别这些故障的影响,并制定相应的冗余设计、报警机制等应对措施。


二、结合案例对ISO 26262-4标准条款的评价标准


2.1 安全需求定义与追溯


案例分析: 在自动驾驶系统开发过程中,安全需求从危险分析和风险评估阶段的结果中明确提取。系统安全需求如“系统需在发现障碍物时自动减速”或“传感器冗余设计”被定义,并且通过追溯性矩阵确保所有需求在设计中得以实现。追溯性矩阵帮助团队确保需求从概念阶段到系统设计和测试的完整闭环。


微信截图_20250120134204.png


评估标准:

•      是否在系统级开发前期就明确了安全需求,并且确保需求有良好的追溯性?

•      需求是否得到从设计、验证到测试等环节的逐一验证?


2.2 安全架构设计


案例分析: 在自动驾驶系统中,安全架构设计通过冗余设计保障了系统的可靠性。传感器使用激光雷达和摄像头的冗余设计,且计算单元引入了冗余处理器,当一个计算单元故障时,备份单元可以接管。


评估标准:


•      系统架构是否设计了冗余和容错机制?

•      在架构设计中是否考虑了故障模式,并为关键组件设计了容错功能?

•      是否进行过安全架构评审,以确认设计满足安全要求?


2.3 安全验证与确认


案例分析: 在自动驾驶系统的开发过程中,进行了广泛的验证和确认活动。例如,通过虚拟仿真和道路测试,验证了系统的安全性能。在紧急制动场景中,系统需要在100毫秒内响应并减速,以避免碰撞。通过仿真和实际测试,验证了这一安全功能的有效性。


评估标准:

•      安全验证是否覆盖了所有系统级的安全需求?

•      是否进行了全面的单元测试、集成测试和系统测试?

•      是否通过现场测试、虚拟仿真等手段确认系统能够满足安全要求?


2.4 系统集成与安全功能实现


案例分析: 在自动驾驶系统的集成过程中,所有硬件和软件组件被整合进统一的系统平台。集成时,团队特别关注了系统中冗余模块的交互和兼容性。安全功能,如自动紧急制动和故障转移机制,在集成过程中得到充分测试和确认。


评估标准:


•      系统集成过程中,是否确保了各个子系统之间的协作与兼容性?

•      安全功能是否在集成后得到了充分的验证,且能够在多种故障模式下正常工作?


微信截图_20250120134226.png


2.5 安全分析与故障模式影响分析(FMEA/FMEDA)


案例分析: 在自动驾驶系统中,进行FMEA分析,评估了可能的传感器故障、计算单元失效、电池电量低等故障模式。分析表明,传感器失效会导致系统无法感知周围环境,因此在设计时采用了冗余传感器来确保系统在单个传感器失效时仍能安全运行。


评估标准:

•      是否进行了系统级的FMEA/FMEDA分析?

•      是否识别并评估了所有可能的故障模式?

•      针对每个故障模式是否采取了适当的安全控制措施?


三、评估的主要风险点


3.1 安全需求定义不清晰


在一些项目中,若安全需求定义不清晰,可能导致后续开发中的设计不符合预期安全要求。


风险控制建议:


•      在系统级开发初期,必须明确、详细地定义所有安全需求,并且通过追溯性矩阵确保需求闭环。


3.2 安全架构设计不合理


如果在设计阶段没有充分考虑冗余设计或故障容忍,系统可能在发生故障时无法保持安全。


风险控制建议:

•      设计安全架构时,确保对所有潜在故障模式进行全面


评估,设计冗余和容错机制。


3.3 系统集成验证不足


集成过程中,若没有进行充分的验证,可能导致集成后的系统无法满足安全要求。


风险控制建议:


•      在集成前,进行全面的单元、集成和系统级验证,确保安全功能在集成后得到充分实现。

四、实施成功的关键点


1.     全面的需求管理:从概念阶段到系统级开发,确保安全需求得到充分定义、验证并追溯。

2.     健全的安全架构设计:设计冗余、容错机制,并确保系统的各个部分能够协同工作。

3.     系统验证和确认:采用多种验证手段,如仿真测试、实际道路测试等,确保系统的安全性。

4.     全面的安全分析:使用FMEA/FMEDA等工具识别潜在故障模式,评估风险并制定安全措施。


五、评估经验教训


1.     需求的前期定义必须充分:初期阶段未明确的安全需求,往往导致后续设计中频繁的修改和调整。

2.     安全架构设计时需充分考虑故障模式:冗余设计需要从一开始就纳入架构设计。

3.     验证阶段不能省略:系统集成后必须进行充分的验证,以避免安全漏洞。


六、总结


ISO 26262-4在系统级产品开发阶段的作用不可小觑,它确保了开发过程中所有安全需求得到落实,架构设计能满足冗余、容错要求,并通过验证和确认活动确保系统具备所需的安全性能。通过结合具体案例进行详细评估和反思,企业可以更好地识别潜在的风险,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最终实现高安全性的汽车电子系统开发。


来源:文章来源中豪安全技术专家团队,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推荐